阅读:0
听报道
从本周开始,资中筠先生的公号(“Zi-Zhongyun”)将不定期推出资先生先夫陈乐民先生文章。陈乐民,祖籍浙江绍兴,生于北京。国际政治与欧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前所长。欧洲学会原会长。著作《欧洲文明十五讲》、《20世纪的欧洲》《战后西欧国际关系(1945~1984)》《对话欧洲——公民社会与启蒙精神》等。与资中筠先生共同主编“冷眼向洋——20世纪风云启示录”系列等。——小编
童年艺趣忆
文|陈乐民
我好像很小的时候就喜欢画画儿。也许是七八岁吧。那时候,就在买茶叶的包装纸上画。“张一元”茶叶店的包装纸十分白净光洁,不印有字号的背面正好画画儿。每次家里买回茶叶,包装纸都给我留着。
后来发现家里藏有一套石印的《芥子园画谱》,就照着画,画石头、画树,放学回来就画。《芥子园画谱》是我的蒙师。那时,中山公园常有画展,只要有机会,也去看。
母亲见我那么喜欢画,就出钱送我去“四友画社”去学。所谓四友,就是王仁山、杨惺坡、常斌卿、陈林斋。王画山水,杨画花卉,常画走兽,陈画人物。“四友画社”就设在陈家。我喜欢山水,就从王仁山学。同时也是因为王既是邻居,又都是浙江籍京官的后裔,是我的父辈。王家比我家阔气,在北京家大业大,陈家住的就是王家的房子。四友中,陈是唯一靠卖画为生的,最清贫,王仁山等常接济他。杨惺坡是个胖子,性格最爽,年纪最长,王等呼之为“大哥”。我印象中他似乎“学问”最大。常斌卿人最老实,不言不语,他的画儿,我印象已不深了,只记得画马学郎世宁。
我从王仁山学山水画,但并不佩服他,觉得他的画太“死”,只是学“基本功”。王仁山师法清代王石谷,规规矩矩。王仁山只教怎么画,从不讲“画史”、“画论”。这方面的知识是靠我自己东看西看学的。
画画儿很费钱,笔纸颜料都要用钱;尤其是后来学在绢上画青绿山水,就更贵了。当时学得从“浅绛山水”到“青绿山水”标志着上了一个台阶,兴趣自然是很大的。石青、石绿都要先用瓷钵捣碎,越细越好,然后把青胶熬化,不能太浓,也不能过淡,实在是很麻烦的。其实最讲究的还是赭石,质地不同,价钱差好多,需要那种不发红也不过黄的,一般颜料店里是买不到的。
“四友”每年都在中山公园的来今雨轩的侧厅举办画展,我到十多岁时已有大幅山水中堂、册页、“圆光”等等参展了,也标价出售,卖不出的差不多都被母亲送人了。
仿恽南田笔意。
在画具中我最珍爱的是两件,一个是摆画稿的支架,再一个是用以辅助画亭台楼阁的直尺。都是很好的紫红硬木做的。这两种东西,我一直没再看见有卖的。现在荣宝斋等处有硬木墨床、笔挂、镇纸,就是没见这两样东西。
费钱较多的还有珂罗版印刷的画册。这些画册使我增长了中国画史、流派的知识,是王仁山等没有教过的,使我从清初四王摆脱出来,结识了清代的戴熙、恽南田、石涛,明代的沈周、董其昌,元代的黄子久、倪云林,以及更早些时候唐宋的大小李将军、王维、荆关……记得一次买得一本《心畲墨宝》(心畲是废清皇帝的兄弟溥儒的字,他的画与张大千齐名,时称“南张北溥”),欣喜过望,觉得我的老师王仁山真是什么也不是。
古有上元夜饮图,此幅效颦竟不知是何季节。
大约到上初中以后我就离开了“四友”,也没有机会再参加画展了。不过仍然画。上高中以后,画得少了,主要是太费钱,那时的家境已不允许我花那么多钱去附庸风雅了。我十分怅惘,只能当别人作品的欣赏者了。不记得什么时候,“四友”也散了伙。
我学山水画始于王石谷,古拙而文秀,现在庄去病画的山水就有王石谷的底子。王石谷有点像书法中的颜柳,是ABC。我真正喜欢的却是倪云林、戴文节的残山剩水,觉得有味儿,也学画过。
参加“革命工作”后就与绘事告别了。儿时用的那么多的笔、墨、颜料等等,特别是那两件我很心爱的画稿支架和直尺,都不知所之了。现在还剩下寥寥几本画册,都是半个世纪的旧物了。看到它们还能想起当年。还有我当年画画儿的大条桌,怕早已烂成灰了。
(本文首发于1990年)
选自陈乐民《一脉文心》,三联书店
作者为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历史学者。本文来源于作者微信公号“Zi-Zhongyun”。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